扎根基层肯奉献 平凡岗位践初心 ——记酒业分公司优秀党员金传明

1981年,时年23岁的金传明退伍分配来到佛子岭酒厂。

彼时的酒厂深掩在群山中,设备落后,一年的销量也就几吨,所有职工连同家属在内也不到200人。当时的老邻居——佛子岭水库,甚至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林化厂,效益都要好于酒厂。

“既来之,则安之吧。像我们退伍回来的有份工作就满足了。”面对简陋的车间、艰苦的条件,金传明踏实安顿下来,很快进入了酒厂员工的角色。


然而,当时的他并未想到这一干就会是一辈子,更想不到当时效益最差的酒厂会一跃成为霍山,乃至六安市纳税第一的大型企业集团。

 

干一行爱一行的见证者

80年代的酒厂,尚处在徘徊探索阶段,没有迈上发展的快车道。据金传明回忆,他刚到酒厂的时候,厂里只有一个白酒车间、一个大曲酒车间两个车间,发酵的窖池只有几十个,职工上下班都只有靠小船摆渡。

“最初的时候很辛苦,什么工作都要靠人工。刚来的时候我被分在白酒车间,负责糖化工作。”当时的车间一个班只有6个人,三班制每天生产不停歇。虽然工作劳累,金传明却是乐在其中。“因为年轻嘛,有干劲,觉得干工作就要踏实。大家伙也都没什么杂念,一心埋头干事。”


交通闭塞、技术缺乏、资金不足……这些都是摆在酒厂前面的重重关卡。迎驾人团结一心,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。在时任厂长倪永培的带领下,迈出了改革发展的坚定步伐,尤其是90年代后,酒厂的发展开始提速。

“印象深的是97年改名、改制,自那后变化很大,原来的小平房一处都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大宽敞的新厂房。”也正是那一年,金传明被调入原酒配置中心。在这个岗位上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迎驾的崛起。


翻开回忆的帘幕,金传明告诉笔者,刚到原酒中心时,中心总共只有储酒罐12个,其中最大的储存量也不过60吨。勾调原酒时没有自动化设备,需要操作人员一直守在机器旁,按步骤加入各种成分,一小时满负荷也只能处理50吨原酒。

那现在呢,当笔者抛出这个疑问后,金传明露出了笑容:“现在我们的储酒罐有110多个,储酒能力20万吨。你知道现在最大的罐子能存多少吨酒吗?是1500吨,一个罐子的储酒量就超过了原来所有的罐子。而且设备也都换成了自动化设备,处理效率翻番。”

谈及这些,金传明表示很自豪,作为酒厂发展的亲历者,他亲眼见证也参与了迎驾的每一个瞬间、每一个步伐,这也给予了他莫大的成就感。

 

尽职尽责的守护者

自参加工作以后,金传明就始终严格要求自己,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。尤其是调任原酒中心以来,严要求、高标准成为了他工作的准绳,数十年的工作岁月中,凭着这份认真,他从未出过一次差错。

原酒配置是成品酒灌装前的重要环节,事关最终成品酒的质量。“原酒配置工作其实不像外行想象的那么神秘,我们只是执行者,严格按照技术中心拟定的配方调制即可,”金传明随后道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真谛:“操作不难,但就是要细心。”


2005年金传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,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、恪尽职守、兢兢业业,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很好地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原酒配制工作枯燥单一,要配制出品质高、口感好白酒,对温度、湿度要求十分苛刻,工作环境相对艰苦,夏天潮湿闷热,冬天寒冷,金传明从来都是吃苦耐劳在先,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要求配制半成品酒、进行酒体处理,落实迎驾贡酒工艺流程关键控制,保证产品质量,确保输出的产品质量稳定。

为确保产品质量,要不定期对使用过储酒罐进行清理。罐内空气流通性差、闷热,往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。每次清理时,他都亲自带头干,特别是刚投入使用的新酒罐,他都要带领中心的员工反复清洗,保证将罐内的锈迹、焊渣等清理干净。

安全是原酒储存保管工作重中之重,作为原酒中心主任,他始终把管辖下的一百余个储酒罐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呵护,夏季密切关注天气,实时开启喷淋系统,冬季及时做好管道保温工作。每天,他都是来的早走的迟,最少在罐区巡视3~5此,确保罐体安全。

对于金传明来说,他所做的都是最平常、最普通的工作,然而这些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,无论严寒酷暑,始终如一。“我就是个普通人,我还是和刚进厂时候的想法一样,只要在岗位一天,就要把工作做好。”

 

采访手记:在交流过程中,金传明屡次表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,还远远谈不上优秀。也许他是人群中普通的一员,但他从来不惮辛劳,艰苦的环境、繁忙的事务都不是他退缩的借口。在迎驾的几十年,他始终不忘初心,甘于吃苦、乐于奉献、敢为人先,时刻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,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细小而普通的工作。不积跬步不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,平凡成就伟大,正是像金传明这样的员工们的踏实、奉献,才谱写了迎驾跨越发展的传奇篇章。让我们致敬每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迎驾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