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民晚报】因酒之名——叶兆言

本文原载于《新民晚报》:http://xmwb.xinmin.cn/lab/html/2017-07/08/content_13_2.htm


十七年前世纪交替,文学前辈鲁彦周老师来电话,让我参加一个笔会,说这会很简单,无非一帮老朋友聚聚。所谓老朋友,都是五七年的难友。江苏喊了陆文夫,有此想法已很久,拖了很多日子才兑现,他说你父亲与高晓声可惜都不在了,你呢,就作为小辈,陪你陆叔叔过来玩玩。

快成行,陆文夫因为身体原因,不能参加。鲁老师就说,老陆不来,你还是过来,陪我们一起玩。我觉得不妥,都老前辈,我混迹其中,算什么事。于是想到储福金,他是江苏老作家艾煊的女婿,鲁老师说这样挺好,把小储叫来。

首届迎驾笔会除了东道主鲁老师,还有王蒙,还有邵燕祥,还有邓友梅和张贤亮,还有好几位,都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,都大名鼎鼎。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我和福金见证了这些老作家的风光,到处受欢迎。那时候,迎驾酒厂门前大桥刚建好,栏杆还没来得及安装,一群小学生载歌载舞欢迎我们。

迎驾笔会因酒命名,作家再牛,也是十分寂寞的个体,没有迎驾酒厂,不会有这样的文人雅聚。十五年后第二届迎驾笔会,与第一次一样,也是因酒之名。不同之处是换了一拨作家,我和福金再次参加,说起前次因缘,回忆当年,不免感慨。又过两年,第三届迎驾笔会,一不小心,我便成了三朝元老。

十七年前第一次来霍山,正是迎驾贡酒起步,在安徽刚开始有市场,在江苏还很少看到。创业艰难,销售人员告诉我们,他们的酒很难进入南京超市。因为迎驾笔会,看到了一家酒厂的欣欣向荣,现如今,我居住的城市,每家超市都在卖迎驾贡酒。街头巷尾居民小区,是地方就挂着“迎驾”的红灯笼。

酒别多日,自当刮目相看。现如今,迎驾酒每天上缴国家的税,是三百多万。这年头有变化不足为奇,有发展情理之中,都在与时俱进,然而每天三百多万利税,这数目骇人听闻。经济永远是基础,有钱就好办事,迎驾酒厂做坚强后盾,我们有机会一次次煮酒论文。

十七年前因酒之名,作为晚辈,有缘看到前辈作家的荣耀,那时候文学多么受欢迎。十七年后,文学光环大打折扣。遥想当年,张贤亮前辈中岁数最小,心态最年轻。大家一起登黄山,老先生健步如飞,他竟然雇了轿子,不是爬不动山,只是觉得坐轿子好玩,一个劲地招呼大家都试试。

心态年轻的张贤亮到哪都会留下故事,我们曾在很多场合相遇,第一次迎驾笔会印象最深。他的风流倜傥永远是个话题,当时情景历历在目,没想天人永隔,未曾参加笔会的陆文夫,参加笔会的张贤亮与鲁彦周,都驾鹤西游,先走一步。

——摘自《新民晚报》